切莫貪圖“暴利” 非法證券買不得
作者: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本站發布時間:2006-11-29 00:00
1156
?nn 隨著監管部門“打非”行動的開展,一些受騙許久還蒙在鼓里的投資者紛紛向記者講述自己被騙經歷,要求“向這些黑心公司討個說法”。 nn 家住上海松江區的王某告訴記者,2004年6月,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致電他家,向他兜售深圳國靈科技公司的股權,聲稱該公司2004年下半年即可赴新加坡上市。在王某以5.80元/股的價格購買了一萬股后,該公司至今尚未能上市。2005年8月,國靈科技公司向投資者承諾每10股送5股,2005年10月送股完成,可是這一“10送5”計劃至今尚未實施。 nn 在王某與深圳國靈科技公司交涉過程中,國靈公司稱為了完成送股方案,必須將王某手中老的股權卡換成新卡,于是將其股權卡收回,再無后文。“國靈公司給了我深交所一位楊經理的電話號,而他的說法跟國靈公司一樣,稱公司要上市,送股的手續已經辦好了。”王某告訴記者。 nn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像這種公司員工提供的滬深交易所人員聯系方式,極有可能是冒充,實在膽大妄為。 nn 更早的“噩夢”還要追溯到2001年。據上海余、周兩位投資者反映,2001年6月,經朋友介紹,他們得知上海工美拍賣行正在拍賣四川華拓實業的股權。工美拍賣行稱該公司很快會在深市上市。于是抱著“淘金”的心態,他們認購了上萬股。 nn 隨即,華拓實業的股權被托管在成都托管中心。“我們開始查詢都能查到相應認購的股權,突然有一次提示密碼錯誤,在反復要了我們身份證、社保卡賬號以后,還是沒能給我們正確的密碼查詢股權。現在,這些股權到底存在不存在,我們都不知道。多年心血就這么沒了。” 余、周兩位投資者這樣告訴記者。 nn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從國內上市,到海外上市,行騙伎倆越來越隱蔽,而最終的結果都是“擬上市公司無法上市,投資者血本無歸”。 nn 業內專家指出,未經法定機關核準、編造海外上市或者其發行行為已獲政府批準等虛假信息,擅自公開發行股票或以股東轉讓股份的方式變相公開發行的行為屬于非法發行。而一些沒有證券經營資格的“產權經紀公司”、“投資咨詢公司”通過廣告、電話、投資報告會、介紹親友等一系列形式代理買賣非上市公司股權屬于非法證券經營活動。一般來說,這些產權交易中心出具的“股權托管證明”只是基于民事協議所進行的登記、托管,沒有任何法律效力。莫貪圖所謂暴利而弄得傾家蕩產、血本無歸。(李佳)nn n n
注:本文轉載自上海證券報,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